771771威尼斯.cm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771771威尼斯.Cm > 学院动态 > 正文
学院动态
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我院“华教学堂”工作
  • 来源:771771威尼斯.cm融媒体中心
  • 发表日期:2023-12-26
  • 阅读次数:
  • 作者:华中师范大学771771威尼斯.cm
  • 编辑:赵梓名

2023年12月19日,我院华教学堂工作被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”专题报道,报道原标题:“典型经验|华中师范大学 “华教学堂”以支教服务为抓手,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”,原始链接为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-MVIBNqkvn0qbIBvSDrZA,以下为报道原文:

 

“华教学堂”以支教服务为抓手,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

 

华中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始终把“振兴师范教育、培育祖国栋梁”作为办学兴教的重要责任与崇高追求,在助力偏远地区教育发展、推进教育公平上持续发力,不断服务教育强国建设,引领青年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
 

“华教学堂”作为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成立的公益助学组织,近年来依托该校771771威尼斯.cm的学科优势、师资力量、青年志愿者队伍,坚持以支教服务为有力抓手,创新思政教育形式,丰富支教育人内涵,探索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,将高校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、有序串联,致力于实现受援学生与高校学子成长的同频共振,取得热烈反响与显著成效。

一、以“党团引领”为顶点,牵引“头雁式”实践育人

 

扎实推动实践育人,在组织上必须坚持系统谋划、统筹兼顾,发挥党建带团建的“指挥棒”作用,奏响学生广泛参与、教师高度融入的支教“交响曲”。“华教学堂”始终坚持学院党委统一领导、团委协同落实,充分发挥771771威尼斯.cm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”的优势与团委组织动员青年的作用, 通过主题教育、专项学习,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力、服务力,努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、素质优良、纪律严明、作用突出的志愿服务队伍。

 

成立功能型党支部。坚持以党建引领助学实践,功能型党支部成立后,主要从思政育人、支部共建两个方向上下功发力,通过策划讲授系列“榜样力量”微党课、制作育人手册、组织开展研学活动等,以党员志愿者牵头领学带动志愿者队伍整体共学,提高支教志愿者的思想政治修养;通过师生交流研讨、走访红色场馆、整理革命故事等形式,促进青年大学生深化理论联学、实践访学、党史齐学,打造行走的红色教育课堂,服务青年志愿者发掘支教地蕴含的红色元素与育人载体,推动支教备课与思想成长有机统一。

 

开展系列“党建+思政”育人活动。组织开展线上宣讲活动,让党员志愿者带头面向西藏、新疆等教育薄弱地区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宣讲,持续推送红色“微视频”、党史学习知识“微信息”等学习资源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;组织举办线下研学活动,开展20余次“追寻红色印记”“寻访基层榜样”实地研学,撰写乡村党建调研报告,引导党员志愿者在实践中增强党性观念、提高党性修养。与“美丽中国”支教项目合作,开设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某希望小学线上艺术融合课程,将红色文化融入手工、音乐、美术等艺术课程,培育青年志愿者的理论自觉与思想涵养;开展10余场以“跨越山海的爱——给藏区孩子的一封信”“线上春晚”等主题特色活动,增进在校大学生和受援地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,深化藏鄂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,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二、以“教学相长”为基点,支撑“滴灌式”实践育人

 

推动实践育人走深走实,在理念上必须将助学与自助的关系看作是一体两面,在搭建乡村儿童成长平台的同时,有力筑造大学生发展舞台。“华教学堂”立足学校教师教育特色,深植学院教育学科本色,对志愿者实施“试课、磨课、听课、讲课”的全过程培养考核,并将实践育人同学科辅导、艺术培养、家庭教育、心理疏导等相结合,通过在支教源头的“精耕细作”,实现受援儿童与青年志愿者的双向赋能。

 

成立助学工作室。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公益助学实践深度融合,大力构建配套的机构、团队、技术、平台、场所、软硬件设施,组建具备思想引领、学科教学、教育研究、社会宣传多重职能的助学工作室,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受援学校为试点,助学范围逐步延伸至新疆、甘肃、内蒙古、宁夏、广西等地,引发良好反响。以“扶思想、扶素养、扶智育”为重点,以“家庭教育”和“心理健康教育”为特色打造课程体系,一方面开展“思想引领”“学业辅导”“艺术启蒙”“心理抚慰”“家庭教育指导”五类教育活动,另一方面以家庭教育“送教上门”和建设云端心理驿站为抓手,通过开展线上家访、活动调研等形式,增强志愿者心理辅导与家校沟通能力。

 

实施“深度教学课堂提升行动计划”。组织771771威尼斯.cm七名二级教授和十余名教育教学专家组成顾问团,开展多次教学实践技能提升讲座,指导志愿者结合助学实践开展教育研究。举办志愿者教学技能大赛,通过考察学生教学设计和现场授课能力,实现以赛促学、以赛育人,提高志愿者投身教育强国建设、乡村振兴实践的身份归属与行动自觉。

三、以“数智互化”为结点,衔接“融合式”实践育人

 

丰富实践育人内涵,提高实践育人效能,在形式上必须创新手段、开拓载体,一方面扎根“田间地头”,用好思政教育“第二课堂”,另一方面连通“网络云端”,写好融媒体背景下支教育人的大文章。“华教学堂”着眼教育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的契机,顺应学习个性化、终身化发展的趋势,立足师范本色、学科特色、信息化亮色,积极探索“线上+线下”的融合实践育人道路,打通支教的时空壁垒,让大学生志愿者在云端播撒知识与爱,通过创新数字技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,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教育振兴的伟大实践。

 

实施“一对一在线助学计划”。承担教育部发展规划司“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”创新试验项目,做到支教实践上接天线、下接地气。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,坚持五育并举,以电子教材为主要载体,以线上公开课为重要构成,以云端教育活动为有力补充,筑牢数字化课程建设阵地,推动德育、课程教学、体育、美育、劳动教育优质资源同用共享。深度挖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家庭教育、教改经验、课后服务的先进理念做法,自主打造系统化线上支教课程体系,切实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,助力其成长为具备本土意识、现代眼光的新时代支教教师。

 

汇编“思政+公益”助学故事集和融媒体作品。为跟踪每位志愿者和受助学生助学情况,汇编“一生一册”志愿者助学手册和《乡情·初心》故事集,创办“最美的助学时光”创意作品征集活动,以海报设计、视频、文章、H5等多元作品记录助学实践,增强大学生支教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构建融媒体宣传矩阵,通过图文报道和短视频的形式,加强地区带动辐射,增强大学生支教的感召力、吸引力。

四、以“校社共建”为端点,营造“浸润式”实践育人

 

深入推进实践育人,在场域上必须强化校地合作,增强工作协同联动,形成政府、高校、受援中小学、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合力,着力打造平台共建、资源共用、经验共商、信息共享的支教全流程。“华教学堂”主动谋求与政府政策“接线”、与受援学校“接轨”,积极与湖北省妇女联合会、援藏办开展合作,致力于将“互联网+教育”助学模式推广到老少边穷地区,引导大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服务社会需求、服务人民期盼中浸润教育初心,践行青春担当。

 

共建“校外党员教育基地”。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受援学校和其他高校党支部进行结对联动,举行“重温革命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”主题党日活动,坚持互助共建、常态长效原则,立足支部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,依托支部党员自身业务和专业优势,实现育人资源共享、经验做法互鉴,强化双向交流,促进共同提高。

 

有序进行乡村教育调查。用好调查研究这一党的“传家宝”,以华中师范大学家庭771771威尼斯.cm“万家十年”教育调查项目为依托,定期开展线上家访、线下调研等活动,从学情着眼、教情入手,对接学校在受援地的驻村工作队,对大中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、教师队伍素养、学生课程需求等影响线上支教开展的信息进行有效摸排,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,结合我校办学特点,编制涵盖艺术表演类、语言文字类、智力开发类等素质拓展课程清单,制定一对一、一对多、多对多等各类教学计划,为大学生深入社会,了解国情、民情、乡情搭建坚实桥梁。

 

有力开展支教社会实践。承办湖北省关爱留守流动儿童“彩虹行动”,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前往湖北各市州留守儿童服务站、家教指导服务中心等儿童活动阵地开展支教助学实践,围绕“四史”教育、学业辅导、心理抚慰、自护教育等七个维度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活动,引导青年志愿者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做贡献,通过助学活动加强民族交流,促进校际合作,引领实践育人新风尚。

Copyright © 华中师范大学771771威尼斯.cm 地址:武汉市珞喻路152号。电话: (027) 6786 8256 传真: (027) 6786 5715 邮编:430079

XML 地图